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9
《参考答案》
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测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新生儿吮吸母乳”属于人类的本能行为。
2.B【解析】教育的历史性即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
3.C【解析】教育功能经历了从古代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到近代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再到现代教育的社会改造功能的演变。其中,无论是中国古代社会还是西方古代社会,对于教育功能的认识均具有浓烈的政治伦理色彩。
4.D【解析】封建社会的生产仍是手工操作的小生产,生产劳动者的培养不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因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仍然没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
5.B【解析】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
6.B【解析】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他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7.C【解析】略。
8.A【解析】略。
9.C【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原则。
10.C【解析】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活动。
11.D【解析】略。
12.A【解析】题干的描述属于教育目的。
13.A【解析】略。
14.D【解析】1922年,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就该学制做了一些修改,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故选D项。
15.A【解析】略。
16.A【解析】我国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
17.B【解析】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18.【解析】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19.C【解析】条件性知识是指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科学知识和技能,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班级管理等。
20.C【解析】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
21.D【解析】教师劳动的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特点。
22.D【解析】“狼孩”事件说明遗传素质仅仅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23.B【解析】自主参与原则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班级的各种组织机构的干部成员都应该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并授予他们进行管理的权力,不能随便干预。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帮助解决,但不要代替。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班干部能做的班主任不做,学生能做的班干部不做”。
24.B【解析】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和成员意愿的反映。
25.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班级平行管理的内涵。
26.A【解析】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集体和个人,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7.B【解析】略。
28.D【解析】题干所述为小组活动的特点。
29.B【解析】课堂教学包括课程计划中计入总课时的修课和选修课。因此,选修课、自习课不属于课外活动。
30.C【解析】确定研究课题是教育研究中的第一个基本步骤。
31.C【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叙事研究法的特征。
32.A【解析】题干所述为生本教育学派的课程与教学观。
33.A【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34.C【解析】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35.B【解析】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监控课堂教学。
36.A【解析】回忆提问是从巩固所学知识出发设计的提问。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并通过复习旧知,求得新知。
37.D【解析】按照行为观点描述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行为主体(教学对象)、行为、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等几个构成要素。在题干所述教学目标中,“学生”是行为主体(教学对象),“借助透明正方形胶片”是行为条件,“说明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的理由”是行为,所以,题干所述教学目标中缺少了对行为标准的描述。
38.D【解析】应用(运用)是指将所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以“知识”和“领会”为基础,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题干所述教学目标是学生能根据已知条件解答物理问题,这属于运用水平的教学目标。
39.A【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
40.D【解析】“温故而知新”是说复习旧知识会有新的收获,体现了巩固性教学原则。
41.B【解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上好课的根本要求。
42.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启发性原则的典型体现。
43.A【解析】在我国,孔子的教学过程理论是中国古代传统教学过程理论的渊源。他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且提倡“躬行”,即身体力行,初步形成了把“学”“思”“行”看做统一的学习过程的思想。这是早的有关教学过程的思想。
44.B【解析】完整的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五部分组成,其部分是课程目标。
45.B【解析】探究性学习的过程: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46.C【解析】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
47.C【解析】课程资源涉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中一切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的资源,它弥散于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因而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
48.A【解析】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个人知识与公共知识、儿童当下的心理经验与凝结在学科中的逻辑经验之间的关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成人学习方式与儿童学习方式的分歧与差异。
49.D【解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任何教师都离不开教材。
50.A【解析】略。
51.D【解析】略。
52.A【解析】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53.C【解析】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不再讲授,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后,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根据题干所述,王校长推行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道尔顿制。
54.B【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题干所述为复式教学的概念。
55.B【解析】根据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56.A【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它包括各种通常所称的摸底考试。
57.D【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所学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形成性评价。
58.A【解析】总结性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因此,期末考试属于总结性评价。
59.B【解析】相对性评价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选拔性考试属于相对性评价。
60.C【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老师将小明的期末成绩与其期中成绩进行对比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
61.BCD【解析】建立学制的依据有:(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文化传统;(6)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62.ABC【解析】美育的实施途径有:(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2)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3)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
63.ABC【解析】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64.ABC【解析】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一般学者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1)建立民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2)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尤其是让学生体验成功;(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65.AC【解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B项说法错误。遗传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减弱趋势,D项说法错误。
66.BCD【解析】对于先进生的教育,班主任要注意这几点:(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67.BCD【解析】小学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有:(1)自愿性;(2)自主性;(3)灵活性;(4)实践性;(5)广泛性。
68.ABD【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主要有:(1)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2)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和能力化,加强实践性,由“双基”到“四基”);(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4)加强课程综合化;(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6)课程法制化。
69.ACD【解析】课程实施有三种取向: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
70.ABC【解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的特点。
71.ABCD【解析】略。
72.ABCD【解析】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有:(1)教学目的和任务;(2)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5)教师自身的素养;(6)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7)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除了上述依据外,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应考虑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条件。
73.ABCD【解析】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有:(1)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4)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5)补充要的乡土教材。
74.ACD【解析】B项是讲授法的局限。
75.ABD【解析】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有:(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3)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4)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C项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
三、判断题
76.×【解析】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不是动物界的生存活动。
77.×【解析】“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终身性特点的要求。
78.√【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的表现之一。
79.×【解析】题干所述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这决定了一方面学生须学习国家规定的修课程,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还应该学习选修课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独特的个性。
80.√【解析】题干所述为智育的概念。
81.√【解析】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教育内部的,也有教育外部的;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但无论怎样,教师是学校教育中活跃的教育力量,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行为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
82.×【解析】衡量一个班级是不是一个良好的集体,关键是看有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83.×【解析】题干所述内容属于课外、校外教育中的科技活动。
84.√【解析】略。
85.×【解析】我们强调样本容量须足够大,并不等于说样本容量越大越好。这不仅是因为大容量样本在抽取时会遇到很多实际困难,还因为过大的样本数量使得研究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增大,从而降低了研究效率。此外,有的研究项目不需要很多的样本。所以,我们应该做到的是:选好足够代表总体的样本并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对总体特征进行研究,即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样本。
86.√【解析】略。
87.√【解析】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88.√【解析】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间接知识,课外活动则是让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的实践性知识。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获得的感性知识和直接经验,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时掌握理论知识的准备。
89.√【解析】教师上好一节课的标准包括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90.×【解析】上课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二者不能等同。
91.×【解析】“说方法”是介绍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活动和手段,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
92.√【解析】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时一节课只完成一个任务,有时一节课则需完成多项任务,所以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又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一般来说,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93.×【解析】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教师则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研究者、服务者,是教学全程的管理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94.×【解析】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95.×【解析】教学与自学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比较复杂,因为学生的自学有两种,须加以区分。一种是在教学过程内、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它包括配合教学进行的预习、复习、自习和作业,是教学的组成部分。另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以外,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其内容广泛,教学不包括这种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
四、材料分析题
96.D【解析】A老师在教学开始前,只是简单安排学生浏览课文,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学生通过浏览课文并不能真正掌握课文内容,无法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A老师的教学过程略显随意,没有预设教育目标;教学顺利结束之后,A老师只是表扬了学生,不能体现出A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故A、B、C项错误。
97.C【解析】小学生未完成作业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案例中张老师把小飞叫到办公室之后,首先要做的不是给家长打电话,不是严厉批评,而应该是耐心询问小飞未完成作业的原因,了解实际情况;其次结合原因联系家长,同其父母交流,为促进小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共同努力。
98.ABC【解析】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教师要拥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的素养。
99.A【解析】B、C、D三项是杜威的教育思想。
100.ACD【解析】略。
101.ABCD【解析】略。
102.AC【解析】赵老师能够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体现了赵老师关爱学生的良好品质,符合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观。在此过程中,赵老师扮演了父母、朋友的角色,而不是管理者的角色。赵老师采用的方法是强化法而不是系统脱敏法。B项不属于对赵老师做法的评价。A、C项正确。
103.ACD【解析】B项说法明显错误。
104.ABCD【解析】略。
105.ACD【解析】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主要是教师。因此B项错误。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