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国招教
教师面试如何打动考官?让你的试讲更有亮点,大量的实战练习必不可少,招教网更新——语文《唐雎不辱使命》
1.题目: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片段教学
2.内容:
学生已经学习完《唐雎不辱使命》,请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
下列文言虚词(也、哉、乎、矣)表示什么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字?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技亦灵怪矣哉。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与臣而将四矣。
泯然众人矣。
3.基本要求:
(1)读通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2)注意句末虚词的读音和语气;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4)试讲约10分钟。
试题解析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的文言虚词,读通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2.朗读句子,掌握句末虚词的读音和语气。
3.体会朗读语气的重要性,培养对古代作品解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的文言虚词,掌握句末虚词的读音和语气。
教学难点:
体会朗读语气的重要性,培养对古代作品解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
引导学生回答出:课文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从而进入对文章的深入学习。
二、初读习题,整体感知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看看课后习题,来掌握本节课的几个重点的文言文虚词吧!
1.要求:读通课后习题的八个句子,指名学生阅读,适当点拨指导读音及断句。
2.提问:翻译下列句子。
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翻译课后练习的这八句话,教师指导并总结。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
(4)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泯然众人矣。——完全成为普通人了。
3.朗读指导:学生分组朗读这八句话,注意发音以及停顿。
三、研读句子,感受语气
1.提问:第一组句末的虚词“也”表示的是什么语气和意思呢?
要求:分小组讨论,先朗读,再翻译,按照翻译体会情感。
明确:(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2)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前一句“也”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后一句“也”是表示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翻译出来。
2.朗读指导:学生按照这种语气来朗读,教师指导分别读出反问和判断的语气。
3.提问:剩下的三组句子中的“哉”“乎”“矣”又表示什么语气?应该怎么来读呢?
要求:学生自学,分小组每组选择一组句子,组内讨论,派小组代表上台发表看法,教师引导其他小组点评并适时总结。
明确:(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技亦灵怪矣哉。
前一句“哉”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这里表示反问;后一句“哉”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呀”。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前一句“乎”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后一句“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5)与臣而将四矣。
(6)泯然众人矣。
前一句“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后一句“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4.朗读指导:按照理解朗读每组句子,教师从语音、语气、语调上指导朗读,读出相应反问、疑问、感叹、陈述的语气。
四、拓展巩固
教师再列举一些带有上述语气词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
五、总结收获
引导学生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可以从句子翻译、虚词意思、朗读语气等方面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这些虚词的其他意思和用法并举例,下节课交流。
七、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也——呢? 。
哉——呢? 呀!
乎——吗? 啊!
矣——了。 了。
试题解析试讲稿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谁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呢?好的,你来。
生:课文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
二、初读习题,整体感知
师:说得很好,那接下来我们看看课后习题,来掌握本节课的几个重点的文言文虚词吧!请大家读通课后习题的八个句子。
师:课文已经学完了,谁能来试着翻译这几个句子?请同学们翻译的时候注意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首先,前两个句子,谁能翻译,好的,那你来翻译一下吧。
生: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师:翻译得很好,那第二组哪位同学想来尝试一下?
生: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这句话是说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技亦灵怪矣哉。这句话是说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师:两位同学给我们做了表率,那我们继续来看第三组,谁来接受挑战。
生: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
师:很好,第四组请同桌来吧。
生:与臣而将四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泯然众人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完全成为普通人了。
师:几位同学翻译得都很好,感谢你们。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八句话,读时请注意发音以及停顿。
三、研读句子,感受语气
师:同学们已经能够将句子翻译完美了,那么第一组句末的虚词“也”表示的是什么语气和意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先朗读,再翻译,按照翻译体会情感。
生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生2: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师:感谢两位同学为我们读句子,那请你来回答一下刚才的问题吧。
生:第一句“也”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第二句“也”是表示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翻译出来。
师:说得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这种语气来朗读,记得分别读出反问和判断的语气。
师:剩下的三组句子中的“哉”“乎”“矣”又表示什么语气?应该怎么来读呢?请同学们自学,分小组每组选择一组句子,组内讨论,派小组代表上台发表看法。
师:首先第一小组请派代表回答。
生:(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技亦灵怪矣哉。
前一句“哉”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这里表示反问;后一句“哉”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呀”。
师:第一小组分享完了,第二小组派代表继续分享吧。
生:(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前一句“乎”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后一句“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师:好的,第三小组继续。
生:(1)与臣而将四矣。(2)泯然众人矣。
前一句“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后一句“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师:大家小组谈论的成果都很好,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请大家按照理解朗读每组句子,在读句子时读出相应反问、疑问、感叹、陈述的语气。
四、拓展巩固
师:文言文的语气词也是非常重要的,请大家继续寻找文中还有哪些带有这些语气词的句子,课下进行积累。
五、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学习到这里大家有什么收获呢?请你们谈一谈。
生1:我学习到了朗读语气的重要性。
生2:我知道了文中不同虚词的意思。
六、布置作业
师:看来大家都有很多收获,下课前我想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这些虚词的其他意思和用法并举例,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师:下课!
七、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也——呢?。
哉——呢? 呀!
乎——吗? 啊!
矣——了。 了。
试题解析答辩
1.《唐雎不辱使命》出自哪里?时代背景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文为《战国策·魏策》的最后一篇,写魏亡之后,附属于魏的安陵国君臣对强秦的最后一次抗争。唐雎临危受命,在秦庭不卑不亢,斗智斗勇,最终让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
本文记述的历史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秦国已经“灭韩亡魏”,安陵作为魏国附属的小国,已无独存的希望。然而,安陵国君臣不甘束手就擒,展开了一次可歌可泣的外交抗争,暂时阻止了秦王吞并安陵的野心。唐雎独斗秦王,虽然不能改变历史的结局,但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辱使命的精神却是值得赞赏的。
2.请你说一说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
【参考答案】
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是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点。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进行文言文教学: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对于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等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这对于学生把握文章内容也有很大帮助。
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法、特殊句式和古代文化常识三个方面,而不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在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等。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中解决重点字词句,在读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重点的文言虚词,读通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2)朗读句子,掌握句末虚词的读音和语气。
(3)体会朗读语气的重要性,培养对古代作品解读的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学生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掌握重点的文言虚词,掌握句末虚词的读音和语气。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设置为:体会朗读语气的重要性,培养对古代作品解读的能力。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