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9
《参考答案》
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测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因素。
2.B【解析】略。
3.A【解析】题干意为: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这句话强调的是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4.A【解析】“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
5.D【解析】实验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想流派。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批判教育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
6.A【解析】题干引文出自《学记》,强调的是要把握教学的佳时机,反映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
7.B【解析】略。
8.C【解析】教育目的的确立,除了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外,还受文化的影响。例如,我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以儒学为的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反映在人才培养上,就强调教育目的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9.B【解析】略。
10.B【解析】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11.D【解析】题干中的教育乱象都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种做法变相地给学生分了等级,不仅不能促进有错误的学生积极反省,反而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12.C【解析】1912~1913年的“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13.B【解析】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
14.C【解析】欧洲双轨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为特权阶层子女所占有,学术性很强,学生可升到大学以上;另一轨是职业教育,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属生产性的一轨。题干中所述的自上而下的结构属于学术教育这一轨,也即所说的“精英轨”。
15.D【解析】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16.B【解析】题干中的这位教师之所以不能回答学生的提问,是因为他的知识不够渊博,缺乏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即通用知识。
17.C【解析】学生具有自主性,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18.C【解析】略。
19.C【解析】创造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高表现。
20.B【解析】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他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21.B【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陶行知的教育信条体现的就是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
22.B【解析】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但是个体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实践过程。
23.A【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的工作。
24.A【解析】教师在班集体的组建阶段,就应着手班集体正常秩序的建立工作,特别是当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就要做好这项工作。
25.A【解析】略。
26.B【解析】略。
27.B【解析】科技活动是以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科技知识为目的的课外活动。题干中的“学校成立‘气象观测小组’”就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关于气象方面的科学知识,这属于科技活动。
28.C【解析】题干内容说明了课外活动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体现了课外活动的广泛性。
29.A【解析】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两者的联系看,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两者都是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
30.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文献检索的作用之一。
31.D【解析】教育研究的终目的是改进教育现状,促进教育发展。
32.C【解析】杜威的教育学说提出以后,西方教育学便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
33.A【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从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其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因此,层次高的是评价。
34.D【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运(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
35.B【解析】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有利于他们明确本节课学习的意义和要求,有利于他们在课堂上专注重点进行学习,有利于他们自我调控学习。教师了解教学目标有利于他们监控课堂教学。B项评价错误。
36.B【解析】题干中刘老师陈述教学目标所用的描述语言具有清晰性,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这说明教学目标应该能够明确观察和测量。
37.A【解析】知识(知道)是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这是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所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
38.B【解析】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9.D【解析】题干中“师傅”和“个人”的关系体现了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40.D【解析】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洛扎诺夫创立的教学方法,20世纪60至70年代在欧洲、苏联、美国、加拿大都产生了巨大反响,尤其在外语教学方面,被公认为创造了奇迹。
41.C【解析】略。
42.D【解析】愉快教学法是由上海特级教师倪谷音首先倡导的。
43.D【解析】学生具有不成熟性,学生的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传授、指导下进行以达到认识目的的,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指导性特点。
44.A【解析】课程实施即将已经编定好的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45.C【解析】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学校中主要、常用的一种课程类型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分科设置,又称分科课程。
46.D【解析】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故题干所述课程属于综合课程。
47.B【解析】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其特点是直接作用于课程成为课程的要素,并内化为学生身心发展的素质。
48.C【解析】课程设计的实质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中的各种要素,从而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课程设计看作课程的基本理论向课程实践转化的中介、桥梁。
49.C【解析】显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50.D【解析】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51.D【解析】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2)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设置、校园环境等。(3)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4)心理性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
52.A【解析】合作学习分组的原则之一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53.A【解析】略。
54.B【解析】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兴趣,自行组成以生活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学生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55.B【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题干中的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听材料后回答问题来了解学生是否能听懂所学课文,因此李老师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形成性评价。
56.B【解析】李老师关注学生在朗读课文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运用的是形成性评价。
57.B【解析】发展性原则指教学评价是鼓励师生、促进教学的手段,所以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题干中的班主任的做法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原则。
58.B【解析】题干所述是量表评价法的概念。
59.D【解析】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之一是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60.B【解析】教学评价可以提供反馈信息。对于学生而言,肯定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否定的评价则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及其“症结”之所在,以便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症下药”,及时纠正。题干中芳芳的这一系列行为就体现了教学评价的这一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61.ABCD【解析】一般认为,我国现在的中小学的全面发展教育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62.ABCD【解析】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63.ABCD【解析】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其中的思想是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即教育要使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
64.ABC【解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自觉性,也称主动性;独立性,也称自主性;创造性。
65.ABC【解析】D项不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66.ABD【解析】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67.ABCD【解析】课外活动小组大致可分为四种:(1)学科小组;(2)劳动技术小组;(3)艺术小组;(4)体育小组。
68.ABD【解析】新课改下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表现在:(1)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2)师生、生生交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教师更倾向于自主选择教学方法。
69.ABC【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70.ACD【解析】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
71.ABCD【解析】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2)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发挥作用;(3)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此外,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A、B、C、D项正确。
72.CD【解析】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73.AC【解析】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74.ABCD【解析】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即基本程序):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75.ACD【解析】根据教学的任务,课可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和检查知识课(检查课)。
三、判断题
76.×【解析】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中,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主导性作用。
77.√【解析】自然主义教育要求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进行教育;教育原则和方法应“模仿自然”,反对体罚。
78.×【解析】如果教育超越或者落后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和需要,须改造的是教育而不是生产。
79.√【解析】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80.√【解析】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81.×【解析】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应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但这并不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亲密无间、“零距离”的关系。
82.√【解析】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大的开发。
83.√【解析】课堂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的,而课外活动则具有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等特点,能够比较充分地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故课外活动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
84.√【解析】略。
85.√【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个案研究对教师的研究的现实意义。
86.√【解析】略。
87.×【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88.×【解析】向学生传授知识只是教学的任务之一。
89.√【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班级教学的缺点之一。在班级教学中,每个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无分工合作,彼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无然的依存关系。
90.√【解析】略。
91.√【解析】略。
92.×【解析】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并终达到该目标。它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
93.√【解析】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
94.×【解析】分组教学和班级授课制各有其利弊,不能说谁比谁更优越。
95.×【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四、材料分析题
96.ABC【解析】略。
97.ACD【解析】叮叮的额头受伤,王老师马上让张老师带叮叮去医务室进行消毒处理,体现了王老师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王老师对壮壮进行批评教育,体现了教师教育权中的惩戒权,但是王老师让其他同学都对壮壮进行批评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98.ABCD【解析】常用的品德培养方法有言语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惩等。
99.A【解析】略。
100.ABCD【解析】略。
101.ABC【解析】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具体如下:(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102.ABCD【解析】E项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也是目前多数老师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103.ABCD【解析】略。
104.ABCD【解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05.BCD【解析】略。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