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9月30日)

时间:2016-09-30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6 幼儿园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儿童离开玩具就不会游戏说明其思维方式是(   )

A.直观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形式运动思维

2.(   )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

A.手的无意抚摸   B.手的抓握反射

C.手脚并用爬行   D.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

3.学前儿童语言的准备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   )

A.简单音节    B.模仿音节    C.连续音节    D.发展音节

4.一个5岁的儿童说:“我想画小兔、小草,还想画小狗……”他基本上按他所说的去画,说明他的想象特点是(   )

A.以无意想象为主   B.随意的自由想象

C.以有意想象为主   D.有计划地,但想象内容零碎缺乏组织

5.明明小朋友在回答自己为什么是个好孩子时说:“我不撒谎,我认真参加游戏,并把玩具让给别人。”这是(   )

A.依从性评价               B.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

C.对自己的内在品质评价     D.对自己个别方面的评价

6.(   )是裴斯泰洛齐教学理论的,认为教育过程须从一些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步提高儿童的认识水平。

A.道德教育论   B.自然教育论   C.要素教育论   D.活动教育论

7.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的形成。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8.下列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老猫教幼仔捕老鼠                 B.老鸭教小鸭游水

C.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活动     D.父母给孩子补充营养

二、材料分析题

1.游戏活动时间,幼儿分别选择了娃娃家、理发店和建构区。理发店里担任理发师的小朋友穿上理发的服装,帮“顾客”围上毛巾等备物品,拿起玩具剪刀对“顾客”的头发进行操作,过程中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和交谈声。

联系材料分析幼儿游戏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直观行动思维是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这些儿童离开了实物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年龄更大的一些儿童,在遇到困难的问题时,也要依靠这种思维方式。

2.D【解析】略。

3.B【解析】儿童语言的准备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简单音节(0~3个月);第二阶段,连续音节(4~8个月);第三阶段,模仿音节(9~12个月)。

4.D【解析】5岁左右幼儿的想象已具有一定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但想象的内容是零碎而缺乏组织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教育的影响,幼儿想象的有意性开始发展并逐渐丰富。

5.B【解析】幼儿基本上是对自己的外部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而不能深入到对自己内心品质进行自我评价。例如,题干中所讲幼儿在回答自己是好孩子的理由时,一般都倾向于外部为作答。

6.C【解析】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提出的重要教育理论。其基本内容为:教育的各方面须从小的基本因素出发,在相互作用中进行。在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各门学科中,都存在着一些简单的要素,教育、教学过程须从这些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渐转移到复杂的要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和谐发展。

7.D【解析】根据替代性强化原理,当儿童发觉“坏人”通常不能得到好的下场时,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后果,自己也会远离破坏性行为。

8.C【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活动。这是教育有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属性。

二、材料分析题

1.(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材料中的游戏活动时间,幼儿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地选择了娃娃家、理发店和建构区等自主地进行游戏,而不是在外在的强制要求下进行游戏,他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显露自己的潜力。

2)儿童重视的是游戏的过程,而非游戏的结果,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儿童参加游戏就是为了享受游戏的过程,而非追求游戏的结果。一旦儿童的游戏活动被设定为达到某个目标,就会给儿童带来无形的压力,儿童就难以享受无拘无束的游戏过程了。如材料中幼儿通过在游戏中扮演理发师,在游戏过程中体验了帮“顾客”剪头发的快乐。

3)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不同的玩法,还可以依靠想象不断变换物体的功能,不断变换人物的角色,不断变换游戏的情节。例如,材料中担任理发师的小朋友穿上理发师的服装,帮“顾客”围上毛巾等备物品,用玩具剪刀对“顾客”的头发进行操作,这充分体现了幼儿游戏中的想象和创造。

4)游戏具有假想成分,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社会生活,是虚构和现实统一的活动。游戏的假想性是指儿童的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的结合,是儿童在假想的情境中对生活经验的创造性反映。例如,材料中幼儿游戏的主题内容(理发店)、角色情节(理发师、“顾客”)、以及行为方式(理发师给“顾客”剪头发)等都具有社会性,是对现实世界“理发店”的反映,是儿童渴望和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的反映。

5)游戏是能给儿童带来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己的愿望,因而能够使儿童获得愉悦感、胜任感和满足感。例如,材料中幼儿在没有强制目标的游戏环境中,自主选择游戏区域及游戏活动内容,在“剪头发”的过程中传来阵阵笑声和交谈声,这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轻松、愉快积极情绪情感体验的表现。

6)游戏是具体的活动。每个游戏都有具体的内容、情节、角色、动作、实际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角色之间还有对话,所有这一切,会不断引起儿童的表象活动。在这些表象的引导之下,儿童的游戏变得的兴趣盎然,其乐无穷。材料中幼儿在假想的理发店中给“顾客”剪头发,正是此特点的反映。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